《黄帝内经》版本源流考
作者:刘萍
发布时间:2011-11-10
《黄帝内经》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医学文献,它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相传为黄帝所作,其内容是黄帝和他的一些臣子问答的话,仿佛是黄帝时代的著作,经历代有关学者考证,实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书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魏两晋以后,传本众多,篇目各异。嗣后经王冰于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整理补订,重新编次而成今本,始定八十一篇,厘为二十四卷,全书内容丰富,既有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又有人体生理卫生知识,为中医学理论的创始奠定了基础。广泛涉及环境,地质,气象诸学科;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二十多种古代医籍。今天流传的唐王冰编次本,后经宋林亿等校正注释,题《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改错字六千余个,增注文两千余条;经宋元至明清时期,《黄帝内经》的版本日益增多,仅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珍善本,就有六十余种。仅入《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有二百一十六种,五百多个版本。
一、汉晋时期
《黄帝内经》一书,相传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其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伎略•医经传》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外经》和《内经》是对待的名称。《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刘歆所编撰的《七略》作底本而编成的。这可印证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年的刘歆时期,就有《黄帝内经》的名称。在刘歆以前是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据《史记•扁鹊传》记载:“长桑是……乃悉取其禁方书与扁鹊。”可见公元前五世固根据西汉末年刘歆所编撰的《七略》作底本而编成的。这可印证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年的刘歆时期,就有《黄帝内经》的名称。在刘歆以前是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据《史记•扁鹊传》记载:“长桑是……乃悉取其禁方书与扁鹊。”可见公元前五世经》中的切脉部分,保留了这书的全部或一部分内容。《上下传》,《五色诊》,《奇咳术》三书的部分内容,则遗存在《黄帝内经素问》的各个编幅中,从这些医书看来,当时还有《黄帝内经》的名称,但我们可由《黄帝扁鹊之脉书》的书名,可证医书已和黄帝发生了关系,并知这个书名在刘歆之前才有的。
二、隋唐时期
《黄帝内经》一书,经魏晋南北朝,传至七世纪初期的隋唐,在《隋书•经籍志》上找不到它的名字,但是在《隋书•经籍志》上著录有《黄帝素问》九卷,《黄帝缄经》九卷,随同著录的黄帝医书还有《黄帝甲乙经》十卷首一卷,《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黄帝疏注脉络》一卷。据魏皇甫谧《甲乙经•自序》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及《内经》也。”考《甲乙经》成书于魏甘露年间,即公元三世纪中期编辑的,距离汉代很近,皇甫谧的话,应该是有根据的。这可印证《隋书•经籍志》著录的《素问》九卷和《针经》九卷,当是《汉书•艺文志》上所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一书名称,最早见于公元三世纪初期张仲景《伤寒论•自序》,此后历经一千七百余年至现在,书名沿袭未改。《针经》名称,最早见于《素问》第二六《八正神明论》和《灵枢》第一《九针十二原篇》,后来几次改名。据《素问王冰序新校正》云:“《素问》外九卷,虽张仲景及西晋王叔和《脉经》只谓之《九卷》。皇甫士安(谧)名为《针经》,亦专名《九卷》。”张仲景《伤寒论•自序》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卒病论》十六卷。“综上列两序所述,《针经》一书,因只有九卷,故张仲景,王叔和叫它为《九卷》,到了晋代,皇甫谧叫它做《针经》,到了唐代,出现了一部内容与《针经》相同的书,王冰就叫它为《灵枢》。《针经》与《灵枢》两书,至南宋时都还存在。据《中兴馆阁书目》记载:“《黄帝灵枢》九卷,黄帝,岐伯,雷公,少俞,伯高问答之语,隋杨上善序,凡八十一篇。《针经》九卷,大氐同,亦八十一篇。《针经》以《九针十二原》为首,《灵枢》以《精气》为首,又间有详略。王冰以《针经》为《灵枢》,故席延赏云:“《灵枢》之名,时最后出。”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内经。25.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阁十二卷(唐王冰(启玄子)注(宋)林亿等校正,孙兆改误,宋刻明刻互配本卷首有于昌遂题识。
三、唐宋时期
《黄帝内经》自魏晋隋代分为《素问》,《针经》后,传至唐代,经王冰于宝应元年(726)整理增订,重新编次为二十四卷。据《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有《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皇甫谧撰,《黄帝素问》八卷,《黄帝针经》十卷;而《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为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经》十二卷,《黄帝鍼经》十卷,《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全元起注《黄帝素问》九卷。据现存《黄帝内经素问》卷端题“启玄子”次注,启玄子是王冰的别号,次是编次的意思。当时王冰是据全元起九卷本《素问》,改为二十四卷。到了宋仁宗赵祯嘉佑二年(1057),《素问》又经过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正,和孙兆重改误,而成最后定本。《宋史•艺文志》六著录《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唐王冰注。由此可证唐王冰改编,宋高保衡等校正纠误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素问》传本。
至于从《黄帝内经》分出来的《灵枢》,在唐代叫《针经》,到了宋哲宗赵煦元祐八年(1093)高丽国贡献到《针经》一部,经过宋史崧把隋全元起的《针经》,由九卷本改编为二十四卷本,书名改题《灵枢》。《宋史•艺文志》六著录有《黄帝灵柩经》九卷,原本《灵枢》虽曾经送高保衡等校正,但当时校勘的係一残本,时至今日残本校本也亡失了。宋高保衡,林亿,史崧等改编厘正校勘的《素问》与《灵枢》,在两宋时期应已大量刊行。但这些珍贵的北南宋刻本书,传世稀少,并早已亡失。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有金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了,两书均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十五卷,金刘完素(守真)撰,元刻七卷本题作《校正素问精要宣明,论方》。
四、元朝时期
元代刊刻的《素问》与《灵枢》亦属不少。仅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就有五种,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医家类也著录了五种。计有元读书堂刻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唐)王冰註,(宋)林亿等校正,孙兆改误,《亡篇》一卷,十行十八字,黑口,左右双边。北京图书馆收藏。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医家类记载为:“元读书堂刊巾箱本,十行十八字,注文双行同,细黑口,左右双栏,版心上方记字数。首王冰序,序后隔二行题:”将仕郎守殿中丞孙兆重改误,次国子博士高保衡,光禄卿直秘阁林亿序,空二行具三人衔名:“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绯鱼袋高保衡,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孙奇,朝敬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 院上护军林亿。次目录,目录后有牌子:“□□□□□□读书堂刊”,音释附每条註后,与顾翻宋本异。钤有“应麟”朱文,“裕阳之印”朱文,“东吴文献世家”朱文各印。”
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六年(1340)印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十四行二十四字,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上海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医家类著录为元刊本,十四行二十四字。不知是否为同一版本。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元后至元刊本,书末有“至元五年已卯(1339)胡氏古林书堂新刊”书牌
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孙兆改误。十三行二十三字,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医科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医学类著录为元刻本,十三行二十三字,黑口,左右双边。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刊本。有张芙川藏印,存卷一至九,又一部元刻本,十三行二十三字,黑口,四周双边,中国医学科学院藏,存卷三至四。元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新刊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宋刘温舒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十四行二十三四字,或十三行二十三字,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北京大学﹑台湾、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医学类著录为:“《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宋刘温舒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元刊本,十四行二十四字。(顾鹤逸藏书,壬子二月观。)
五、明朝时期
明代是编辑校刊《黄帝内经》的黄金时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二十八种。计有明嘉靖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素问灵枢经》十二卷;明绣谷书林周曰校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四卷,宋史崧音释;明赵府居敬堂刻本《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明熊氏种德堂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等六种;明嘉靖四年(1525)山东布政使司刻本《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等六种;明书林詹林所刻本《京本黄帝素问灵枢经》二卷等六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潘之恒刻黄海本,《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明刻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四卷;明嘉靖元年(1522)和七年(1529)刻本《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金刘完素撰;明嘉靖胡瓒宗刻本《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明嘉靖十二年(1533)明德书堂刻本《读素问钞》二卷,元渭寿撰;明万历三十年(1602)沈府刻本《读素问钞》十二卷,元渭寿撰;明万历四十年(1612)乔木山房刻本《黄帝内经素问钞》七卷,元渭寿撰,明汪机续註;明嘉靖八年(1529)丁瓒撰自刻本《素问钞补正》十二卷,附《渭氏珍家枢要》一卷;明嘉靖十八年(1539)刻本《内经类抄》一卷,明孙应奎辑;明隆庆元年(1567)刻本《黄帝内经始生考》三卷,明阴秉晹撰;明万历七年(1579)种芝堂刻本《素问臆说》二卷,明王来滨撰;明万历十四年(1586)王元敬刻本《黄帝内经素问註证发微》九卷《补遗》一卷,《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九卷,明马莳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琼芝室刻本《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十卷,明黄俅撰;明崇祯刻本《黄帝内经灵枢经合本》九卷,明王九达撰等二十余种。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有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间翻宋刻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卷末刻:“明修职郎直圣济殿太医院御医上海顾定芳校”一行。定芳次子从德,名汝修,最有文学,实校刻是书。同时还著录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间绣谷书林周曰校刻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明嘉靖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明嘉靖刻本《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明田经校刻本《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卷等。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有明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十五种,《黄帝内经灵枢经》十六种, 抄本数种,日本活字本二种。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有明抄四五种,明刻本三十五六种。
六 、清朝时期
清代是撰著编辑校刊印行《黄帝内经》一书的鼎盛时期。《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有一百五十余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了十七种。现择要引录如下,以供专家学者参阅。计有清袁氏贞节堂抄本 《黄帝素问灵枢集注》二十三卷,《素问遗篇》五卷;清咸丰二十三年(1852)钱培杰等刻守山阁丛书本《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四卷,宋史崧音释,清胡澍校此即钱熙祚守山阁本,校勘最精,居明诸本之上;清刻本《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明吴崐註,清陆懋修批校;清灵溪精舍抄本《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隋杨上善註;清抄本《黄帝内经太素》三十一卷,隋杨上善註,清口延平校;清杏林书屋抄本《内经挈领增删集註》二十二卷,清罗美撰,赵宗德跋;清抄本《内经博议》四卷,清罗美撰,清孙从添校并跋;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许钿抄本《内经博议》四卷,清罗美撰;清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扫叶山庄刻本《医经原旨》六卷,清薛雪撰,清管庆祺批,管尚平跋;清咸五年(1855)管庆祺抄本《吕茶邨内经要论》一卷,清吕震名撰;清末高德馨抄本《补註黄帝内经素问校记》二十四卷、《黄帝内经灵枢校记》十二卷,清丁士涵撰,胡玉绪跋;清张琦稿本《素问释义》十卷;清胡澍稿本《素问校义》一卷;清管懋修稿本《内经运气遗篇病释》一卷等。著录于《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清刻善本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隆文书局刻本《黄帝内经》十八卷,清志聪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侣山堂刻本《素问直解》九卷,清高世栻註解;清道光二年(1822)振贤堂抄本《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十七卷,唐王冰述;清陆懋修撰;清道光二十年(1840)宏道堂重刻巾箱本《类经》三十二卷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明张介宾(景岳)类註;清乾隆二十九年(1715)扫叶山房刻本《内经知要》二卷,明李中梓辑註;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内经要旨》,清顾沅摘注等。
七 、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亦集注校刊印行过不少的《黄帝内经》。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约有八九十种。现择要简介如下:如民国十七年(1928)中国医学会影而守山阁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各二十四卷,有《校勘记》二卷、附录一卷;民国十一年(1922)武进辉氏影宋刊本《黄帝内经素问》,附《群经见智录》;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秦伯末著;民国二十年(1931)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灵枢经》十二卷;民国十三年(1924)兰陵堂仿宋嘉佑本刻本《黄帝内经太素》十二卷;民国二年(1913)普新书局石印本《内经知要》二卷,明李中梓辑註;民国二十六年(1937)中华书局铅印中国医学汇海单行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湖南图书馆藏;民国湖北省医学会夜校铅印讲义本《内经讲义》等。
八、建国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六十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进行了抢救,使古老的《黄帝内经》得以新生,使前人关于《内经》的各种著作大量重印,使新译现代语体文通俗本《内经》广泛流行,使新的《内经》著述大量印行问世。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和全国新书目统计,已达百数十种。计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註》各九卷;清张志聪註;1955年锦章书局再版本《素问灵枢合註》各十卷,明马莳、清张志聪註;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顾从德翻宋刻本影《黄帝内经素问》;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山东中医研究所研究班主编;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兰陵堂仿宋嘉佑本影印《黄帝内经太素》等,文化革命的十年中,几乎中断了《黄帝内经》的研究与出版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使《黄帝内经》一书的研究辑刊影印重校工作,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医家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1989年至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全9册,湖南图书馆藏。
2、《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二版):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6年台湾海天印刷厂铅印本,4册,私人藏。
3、《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不分卷: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1998年岳麓书社铅印本,1册,湖南图书馆藏。
4、《藏园群书经眼录》十九卷:傅增湘撰,1983年中华书局铅印本5册,湖南图书馆藏
5、《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撰,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1册,湖南图书馆藏。
6、《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不分卷: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编委会编,1958年铅印本,1册,湖南图书馆藏。
7、《湖南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目录》子部、医家类:湖南图书馆编,2007年12月北京线装书局铅印本,5册。
8、湖南图书馆藏《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的各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