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永家谱 励志史诗
《湖南黄氏二修世谱》(第十部 益阳黄氏)序一
湘北名城四海扬,江南形胜鱼米乡。
长天碧水云相映,翘首雄狮踞大江。
三国志,亦徜徉,荆州烟雨梦幽长。
沧桑往事凭谁诉,古渡归帆映残阳。
一首《鹧鸪天•益阳》,道尽了“江南形胜,最是益阳”的古往今来,勾起人们相伴“洪山竹海,画山秀水”情怀而凭吊大美益阳的千年苍桑。在那如泣如歌的岁月里,一批批黄氏先祖拓开蛮荒,一代代黄氏传人斩棘披荆,相伴益阳人民,一步步建成今天宜业宜居、以美著称的幸福家园。
此时此刻,一个终极的人生命题摆在我们面前。我益阳黄氏,大批先祖,他们从哪儿来?我益阳黄氏,十数万后裔,他们源自何处?辈辈先人,他们的经历若何?代代后昆,他们凭依什么才能矫健地迈向未来?
好在,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相伴全体族人的努力奉献,益阳黄氏历史上第一套黄氏总谱——《湖南黄氏二修世谱》(益阳黄氏套)悄然问世,其中第十部(上、下)为益阳黄氏宗支世系,这部300多万字的恢宏巨制,配合其它5部相关《二修》部著(共计7部),构成益阳黄氏全套总谱,提纲挚领地统合了益阳黄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理清了全市百余支黄氏宗支的来龙去脉。深深浅浅的家族文字之间,隐约传来一代代先人前行的脚步;平凡朴素的世系轮廓,轻轻舒展出一支支黄氏发展的历程。
“荒衍袤延长沙宇,中梅僻在湘之隅”,早在后唐同光年间,一位名讳贞利的黄氏先人,因官于潭州,为避马氏之乱,卜筑迁居安化龙塘,致使“黄氏之族起龙塘,星分棋布百余里”,而今后裔森森,蔚为壮观。
“崇坚兄弟起星沙,徙居益阳似流霞”,宋代以降,丰城巨族麾下数以百计的先祖,占籍长沙至益阳一带,瓜绵椒衍,人丁鼎盛,终成巨族,一度度重现出“御笔亲题紫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的繁荣景象。
“十龙后裔出分宁,赫赫家声下洞庭”,分宁巨族,是益阳黄氏的又一大祖源。相伴各大巨族后裔迁湘的黄氏先祖,更有“骏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立纲常”的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跃马三千里,平地一声雷”的法奭毛公后裔、“救民水火、义薄云天”的中孚公后裔、“百族仪范,领袖群伦”的盱江黄氏代表璞公、珍公后裔,甚至有源自古丝绸之路“丝路花雨、驼铃声声”的回族黄氏先祖。
无疑,这就是黄氏隆隆前行的缩影,这就是一曲曲黄氏发展的赞歌。诚然,这些动人心魄的家族故事,只可能详载于我们的家谱;那些荡气回肠的家族吟唱,只能长存于一代代族人的浏览与翻阅之中。
昔时家谱,何其綦重,所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无谱,如木之无根、水之无源”,在传统社会里,足见对家谱的重视。今日家谱,更是每个家族、每个家庭都不可缺失的励志史诗。因为,每一部家谱的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先人成功的经典;每一部家谱的诲尔谆谆,无一不是祖辈无限的希冀。
十分遗憾的是,置身于飞速发展格局的今天,承载家谱的古村、宗祠,甚至我们古老的祖茔、泛黄的族谱,都正在加速消失中。沧海桑田,恍如隔世,总令人伤怀于抹不去的崇祖敬宗之愁、寻根探源之苦。
黄氏以忠孝名闻天下,其中又不泛政商翘楚、驰名工匠、教育世家、武术大咖、文坛巨擘、专业名家、艺术专攻、淳美家风等百业典范,我们如何才能延续家族的文化基因?我们如何才能成为靠谱一族、不至于沦落成无根之萍。家谱里那一个个突出的名字,曾是我家族文化基因的奠基人。君知否?正是这些无形的家学渊源,让我黄氏蓬勃发展、愈加强大,正是这些繁荣而多元的文化要素,让我黄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由这一个个家族人物闪亮名字所形成的家谱,如同丰碑一般,成就着家族的励志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受家族精神的鼓舞,胸怀家国情怀,为家国荣誉而奋斗。由这样的家族,构成这样的民族,构成泱泱中华民族的整体,才是不可战胜的。而这,也正是《湖南黄氏二修世谱》不惧艰难、不惜重金、发掘家谱、重新整编的根本原因。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诚然,作为黄氏的一分子,我们远没有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鸿鹄之志,但我们可以为保护家族的文化载体做一点点工作,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作一点点贡献。
编修家谱,让家族的个体重新获得凝聚,远不止是人丁世系的补充与延续,更是全体族人对家族精神的再一次深刻学习,是家族精神的再次凝练与升化。同时也是了解家族成员各自的从业领域和资源背景,更好促成家族成员在血缘纽带下开展事业合作的良好契机与平台。以家族抱团发展,以族人的团结去面对日益艰难的世界格局和日益激烈的百业竞争,这也是黄氏家族应该传承的品格。
曾有人言,“我们家族历来没有家谱”、“我们家族没有出过任何名人”,言下之意,这个家族自认为没有编写家谱的必要。可我们是否明白:家族今天的平庸,不代表家族的永远平庸,从当下起,完成家族精神与智慧的点滴积累,数代以后,就一定能造就一个不甘平庸的家族。平庸的现状并不可怕,甘于平庸的心态,则必定令局面每况愈下。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也。
每当我们看到拥有家谱的族人不懂得珍惜和领会,很是痛心。没有族谱的,更是无所顾惜,仿佛有了家谱,反倒成了累赘,没有,则变得更加轻松快活。随手丢弃、不以为然,甚至卖掉老谱,就有了理所当然的所谓理由。有的地方,拆宗祠、毁古迹,假现代化之名,行倒行逆施之实,令人切齿痛恨。应当明白,我们的家谱、我们的家族古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要损毁,而是要保护。每个家族,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家族精神,每个家族成员,都需要拥有承载家族精神朝圣拜谒的祖地,这是我们此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作为黄氏家族的一员,我们总不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当繁华落尽、喧嚣沉寂,我们会去追问根在何处;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们会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当身处逆境、外侮临头,我们要去思考内力的沉淀、绵延精神所迸发的威力,这是一个强盛家族、强盛国家、强盛民族的应有思维,因为,文化和精神,才是人生的终极动力。正如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说:“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关注文化保护与传承,才导致出了这么多问题。”
话题厚重,重在行动;黄氏未来,寄望将来。是为序。
长沙榨冲黄氏十八派、《二修》主编 善香 敬撰
时在二零一六年五月 星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