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清泉书院! 去首页
查看全部
    0 已选0
    0

    我的积分

    0

    优惠券

    已领取的优惠券

    春申故里 黄氏多贤——《二修》常德部序言一

    《湖南黄氏二修世谱》(第十一部  常德黄氏)序


    春申故里 黄氏多贤


    1.png


      朗朗乾坤,百业欣欣,春申故里,盛世繁荣。编修《湖南黄氏二修世谱》(常德黄氏)部,也是常德黄氏历史上的首部总谱,虽然遭遇困难良多、甚至处处坎坷,却也恰似兰亭禊事爽心悦目、总如春色杨花让人开心。

      曾记否?一位声震华夏的战国四君子名人,让古黔中郡名闻遐迩,让千古武陵名垂万世,自此成为常德最古老、最驰名的历史文化名片。

      曾记否?那篇源于黄氏的《桃花源记》,让常德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由此成为“桃花源里的城市”。

      曾记否?那则“善卷让王”的典故,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千古流传,常德,由此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发祥之地。

      曾记否?那首《刘海砍樵》的民歌,把追求美好爱情和人生幸福的壮举代代颂扬,常德,因此成为一片多情的热土。

      自古以来,在这片热土上,江夏后裔人才济济,常德黄氏大显身手。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直至今天,江夏古韵犹在,黄氏新风仍昌。

      与天同老的桃花源,曾留下黄道真公遇仙的记载;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还留下农民起义的传奇故事;湖南屋脊壶瓶山,数十黄氏宗支环绕而居;煌煌“中国常德诗墙”,留下数不清的江夏吟韵。黄氏,以自强不息的永恒追求,以一心一德的坚持,立定于天地之间,相伴丰美的武陵山川,食德服畴,乐业安居。以厚德载物的世代操守,以同心同德的奋斗,繁衍于洞庭湖畔,相伴歇公的高洁品行,继往开来,建功立业。

      人曰,春申君黄歇是湘中大地上最璀璨的文化明星,那么,春申君的后人就是古老江夏文化的传人。又曰,沅江是一首流动的欢歌,那么,黄氏正是沅江两岸彩舞翩翩的歌者。或曰,德山是一处中华道德文化的源泉,那么,黄氏就是厚德之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常德,又名鼎州、朗州,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夏商周三代,常德隶属九州之一的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而战国时代楚相春申君黄歇公,即生于黔中郡。今日巍然屹立于沅水之滨的常德春申阁,正为纪念我先祖春申君而建。正所谓魏晋不远,桃花未瘦,圣贤留芳,晚岚未收;而今日百尺城垣,已翻旧貌,一湖柳浪,摇曳晴空。昔时先祖,依山垦荒,耕田繁忙,安分守纪,厚德荣光,终成名门望族。而今后裔,劳作不息,繁衍生息,士农工商,乐业安康,已自人文蔚起。二百数十支黄氏宗支,善德和谐,十几万人丁江夏后裔,大写风流。

      当今之世,民富国强,家族兴旺,寻根续谱,顺理成章。可喜德山有德,黄氏多贤,以生宏会长为首的常德黄氏贤才,以助力《湖南黄氏二修世谱》为己任,跋山涉水,遍访宗亲,无怨辛风苦雨,无悔山高水长,为《二修》集成亟需的大批新老谱牒,丰功当载,伟绩当铭。湖南省黄氏宗亲总会以彬荣、文清、运昌、细刚、生宏会长为首的一班人,心系宗亲,常相助力,联络各地,共襄盛举,厚德当表,风范仪人。

      时值《湖南黄氏二修世谱》(常德黄氏)一部定稿付梓之际,心潮激越,心海难平,挥毫写就“《二修》三章”,以为殿后。文曰:

    (一)

    北望故园草萋萋,三封黄国忆别离,

    江夏分迁两千载,千枝万叶犹相依。

    (二)

    朝朝更替兴亡事,常逢旧址叹黍离,

    同宗相见不相识,忍令家牒一朝夷?

    (三)

    幸有《一修》存宗脉,又续《二修》传家熙。

    江夏堂前告列祖,三千宗脉正祥祺。


    长沙榨冲黄氏十八派、《二修》主编  善香  撰序

    二零一七年十月作于星城

    二零二零年元月改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