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清泉书院! 去首页
查看全部
    0 已选0
    0

    我的积分

    0

    优惠券

    已领取的优惠券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一无所有”并非“一无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一无所有”并非“一无所有”

    原载:听光中文

    时间:2023-06-04

    主旨:生命本悟 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 智慧本光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

      一种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日常文字”系统;

      一种是自古以来内涵精深的“传承文字”系统。

      在现代汉语中,部分“传承文字”已被俗解、转义,有的被曲解、贬义词化,有的甚至被大大“降维”或“黑化”了!

      比如:“中庸”、“无中生有”、“得意忘形”等等。


    230606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一无所有”并非“一无所有”.cdr_0001.JPG


      中国成语“一无所有”,亦是如此。

      什么是“一无所有”?

      人们可能会说,简单,不就是“穷得什么也没有”嘛。

      这是现代汉语中的“标准答案”,而且主要是指物质条件完全缺乏。

      但是,这却不是古代汉语的“标准答案”。

      “一无所有”出自《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真正的“标准答案”,也可能有多种解释。

      但不管如何解释,都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

      两相对比,实际上——

      “一无所有”并非“一无所有”!


    230606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一无所有”并非“一无所有”.cdr_0002.JPG


      为了讲得生动一些,我们可以用断句法略加解析。

      这三种断句都比较接近“一无所有”的原意,而且非常“有意思”!

      第一种断句:一无,所有。

      有人可能很不以为然,怎么能如此断句呢?

      但是实际上,这可能是最合乎原文的意思。

      从文法上来说,“万法皆无”对“一无所有”,即“万法”对“一无”,“皆无”对“所有”。

      整句的意思是说,所谓万法,都是无;所谓一无,包罗有。

      在中华文明中,“一”就是“无”,“无”就是“一”。

      这个“一无”构成了“所有”,这个“一无”包罗了“万有”。

      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一无就是所有。


    230606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一无所有”并非“一无所有”.cdr_0003.JPG


      第二种断句:一,无所有。

      就是说,一,即无所有。

      世界为一,由无穷小组成,这种无穷小的事物是同一的、统一的、混成的。

      因为无穷小性质,就像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没有,所谓大象无形。

      所以,这个“一”,本质上就如同“无所有”。

      第三种断句:一无所,有。

      “所”是地方的意思,所在的意思。

      一无所,即一无的地方,一无所在之处。

      “一无所,有”,就是说,一无的地方,充满了有,即充满了万物,也充满了天地人。

    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