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即时交流
贵州章氏文化研究会
2023-03-11 09:16 发表于贵州
秀才是科举考试中的最低等功名,俗称“生员”。关于秀才很多读者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诸如免除本人赋税、见县太爷不用行礼等等。殊不知,在清代当个秀才其实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秀才并非是终身制
清代秀才的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数字应当接近百万。这些秀才中,能考上举人、进士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秀才一辈子都无法在科举考试中更进一步。
不管什么朝代,数量多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值钱。朝廷在给予秀才各种政治权利的同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他们。
按照清代的分等方式,秀才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种。廪生可以享受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在县试、府试、院试等入门考试中,为童生们提供担保,以获得丰厚的担保费。
增生不吃皇粮,但廪生一旦有缺额,可以作为替补;附生是初次通过院试的生员,不管是谁都必须从附生做起。通俗地说,廪生是高级秀才,增生是中级秀才,附生是低级秀才。
决定秀才等级乃至决定是否能保住秀才头衔的,是三年两次的考试,官方称为“岁试”。清代素有“秀才好当岁试难考”的说法。
按照规定,各省学政上任的第一年,就要对该省的秀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分为六等。其中列入一等极难,每个县只有十几人乃至数人。
如果是廪生,要想保住吃皇粮的特权,在岁试中就必须位列三等以上。如果列入四等,那么就要取消廪生资格。若是平日不用功,文章荒废列入六等,那么不好意思,秀才的头衔就要被取消。
有清一代岁试制度是一直被严格执行的,可以说全国上百万的秀才中,有很多人都是在岁试中折戟沉沙,从而丢掉秀才这一身份的。
根据文献的记载,每次岁试举行之时,秀才们神经高度紧张。据说嘉庆年间,浙江仁和县有一位姓王的高龄秀才正在与同年们喝酒,突然间传来学政要举行岁试的通知。
在座的秀才们无不惊慌失措,纷纷起身慌作一团,唯独这位王秀才坐如雕像,同年们无不肃然起敬。谁知这位老秀才,听到岁试消息后,一下子热血上涌,竟然活活给吓死了。
符合条件的可以赐给“铁帽子秀才”荣誉
“铁帽子秀才”是自己起的,用官方的话说是“告给衣顶”。这个词汇很少出现在文章中,所以很有必要与诸位解释一番。
告给衣顶,是朝廷的一项安抚措施,主要针对那些屡试不第且身患疾病的生员的一项荣誉头衔。告给衣顶始于明万历年间,清代将此项政策继承并发扬,列入则例成为定制。
顺治初年规定:“凡优恤诸生,初入学免本身徭役,入学三十年乃未至三十年、齿已七十者,免岁、科试,以生员冠带终其身。”
不过这条规定子在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不足,那就是门槛太低,很多符合条件但品行不端的秀才也获得了此项荣誉。所以几年后朝廷更定了标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凡是刚刚参加过乡试而未取中者,有案子缠身尚未了结者,在岁试中名列五、六等受到降为青衣及发社处罚者,都不准告给衣顶。
可能有读者对“青衣”、“发社”的意思不甚了解,“青衣”是指生员在岁试中列入五、六等,被剥夺穿戴秀才服资格;“发社”是指生员岁试列五、六等,且犯有过失,虽然保留秀才资格,但不能留在府、州、县学,只能去“社学”读书。
可见,要想获得告给衣顶的荣誉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并非仅仅凭借年长后参加科考次数多就可以获得的,只有那些在府州县学认真参加岁科试,成绩不太差且品行端正、或身患疾病者,才有资格获得。
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告给衣顶的纯洁性,使其成为一种终生免试的荣誉。不过告给衣顶也有附加条件,那就是获得此项荣誉的生员,一辈子都不能参加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