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即时交流
朱虹(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龙溪虎(江西南昌大学教授)
原载2019年12月6日“江西宣传”微信公众号
黄庭坚(1045-1105年),江西九江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曾任知县、知州、起居舍人、国史修编官等职,后追封龙图阁大学士,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黄庭坚像
少年聪慧显才华
黄庭坚出身于书香门第。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黄庭坚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双井村。双井黄家是世家望族,自古人才辈出,仅宋代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村”。双井黄家崇学好文的风尚,为黄庭坚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有过目不忘之能。黄庭坚满周岁“抓周”时,在众多物品中抓起了一管毛笔不愿再放下,众人齐赞小庭坚“是一个读书做官的料”,似乎从小就预示着将来要成为一个大书法家。“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五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能够背诵《诗经》《论语》等五经;七岁时写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豪气冲天,令人惊叹。
修水县 梁海/摄
黄庭坚的成才也到了亲人的悉心教诲。舅舅李常对黄庭坚青眼相加,关爱异常,经常给他讲解经书及诗歌声律、音韵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讲述杜甫和陶渊明的诗,往往令他听得入迷,让小庭坚受益匪浅。更让李常惊讶的是,小庭坚房间书架上堆放了不少经史典籍、蒙学诗书,于是从书架上任意取了一本书问他,黄庭坚对答如流,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李常身边的三年时间里,黄庭坚博览群书,不仅精心研读儒家经典,也广泛涉猎前人和今人的诗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通过李常引荐,黄庭坚在杨州认识了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孙觉。在孙觉与王平甫的一场诗歌争论中,孙觉发现黄庭坚的才华,十分欣赏这位聪颖少年,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在孙觉帮助下,黄庭坚学业大进,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乡试,荣登榜首。主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由此可见,孩提时的黄庭坚是一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英俊少年”,预示了他今后的美好前程。
修水县古村 梁振堂/摄
傲骨正气崇本真
黄庭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和巨匠。他一身傲骨,正气凛然,无论是做官、做学问,为师、为友,都人品如玉,一生淡泊名利,旷达乐观,堪称人格表率,成就了一代宗师的地位。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一生从政,受家庭的熏陶和家学的影响,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有着强烈的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的思想。在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登进士第,前往汝州叶县担任县尉一职,从此迈出仕途上的第一步。在泰和知县任内,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留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诗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学校、商店等以黄庭坚的字号“山谷”命名。他坚持平易宽简施政理念,关注民生疾苦,呵护百姓利益,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得到宋高宗的褒扬,作为典范推行全国。
“御制戒石铭”,黄庭坚书
黄庭坚才华横溢,但他率性耿直的性格,使得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元丰七年(1084),因直言反对一些变法主张,被贬为监镇官。后陷朋党之争,他始终不承认有错,也不请求赦免宽大,再次被贬。在他颠沛流离的官宦生涯中,先后被贬到涪州、黔州和戎州,最后羁管在宜州,靠朋友接济度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的诗句是其贬谪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这样,他从未叹息命运不公,而是读书怡情、练字不辍,自得其乐,还为破败不堪、风雨无遮的戍楼取了个十分雅致的名字:“喧寂斋”,深切体悟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境遇,是一个永远站着笑而不跪着哭的人。一身傲骨,不坠名节,这就是黄庭坚流放生涯的精神状态,其凛然正气令人叹服!
黄庭坚是一位大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涤亲溺器”故事讲的就是黄庭坚孝母。其母有洁癖,甚至忍受不了马桶的异味,他就亲自为母亲清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嘘寒问暖,四处寻医问药;母亲病危的时候,他更是衣不解带,亲偿汤药,丝毫不敢懈怠,日夜侍奉在病榻前,无一刻不尽人子之道。苏东坡赞叹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涤亲溺器”孝行感人至深,向世人无声地彰显着圣贤德行风范,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对后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 作者:曾俊
黄庭坚一生奉行“为官爱民、为友真挚、为子孝行、为长仁爱”的为人准则,不妄为、不贪欲、不自悲、不放弃,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表现了士大夫的松柏气节。黄庭坚死后谥为“文节”,“节”字之用,可见朝廷对黄庭坚气节的推崇。南宋时,黄庭坚的同乡、右丞相章鉴回乡时,深怀对黄庭坚大节的尊崇,写下了“半夜过双井,不敢见先生”的诗句。
黄庭坚长于仕宦之家,自小形成了“超世而不避世”的思想情怀,构建了“俗里光尘合,胸中径渭分”的独特人格,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完美品格,即使屡遭挫折而心地泰然,贫无立锥之地仍充满乐观,以所行证所思,实践了自己崇尚本真的道德标准。
开宗立派领风骚
江西诗派是当时最大的诗派,影响深远。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鼻祖,起到了开宗立派的作用。
一是提出了诗歌主张。黄庭坚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崇《孟子》,崇尚道义,认为诗应以道义为本,始终以天下社稷为重,诗应因时而作,既反映时事,同时又能有补于世,将诗的主体性、抒情性和谐结合起来,解决了诗与道的关系问题。黄庭坚提出了“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等诗学理论,总结出一套诗歌创作的训练方法,主张诗以“不俗”为高,脱“俗”向“雅”的关键在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变自觉意识,开创了宋代诗坛的全新时代。
二是进行了创作实践。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极力推崇杜甫,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既模仿前人,又讲究技巧,做到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从而达到“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首先注重字法。黄庭坚作诗极其注重炼字,用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做到“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如《登快阁》中“快阁东西倚晚晴”的“依”,“万里归船弄长笛”的“弄”,都有余味无穷、出人意料的效果。其次重视句法。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观摩前人的句法加以创新,提出了“句眼”的理论,用来锤炼创作具体的诗句。黄庭坚所谓的“句中眼”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诗眼”,句有眼则立得住,诗有眼则韵自胜。如在《送顾子敦赴河东》“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诗的句法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再次讲究章法。“文章必谨布置”,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布局,并注重结构安排和技巧表达,包括诗歌结构中的“启承转合”和各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
快阁•江西泰和县
三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时期,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游学于苏轼门下,得到苏轼的推介,都名满天下,史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学理论直接促成了江西诗派的产生和形成。黄庭坚推崇杜甫作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他自己与陈师道、陈与义一起形成了江西诗派的“三宗”。作为江西诗派领军人物的黄庭坚则是三宗之首,影响最大,取得重大创作成就,达到了“一诗一文出,人争传诵之”,形成了独特风范,号称“庭坚体”,将其奉为江西诗派的领袖实不为过。
总之,黄庭坚在江西诗派中诗名最盛、诗论最佳,被认为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有众多追随者和爱好者。其文当如苏轼所说:“瑰玮之文,妙绝当世”。
千年书史第一家
黄庭坚既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也是一代书法宗师,其书法学古出新,独树一格,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大家”,被后人推举为“千年书史第一家”。
视觉江西 王国红/摄
北宋书法是唐以后书法艺术的又一座高峰。黄庭坚虽然在“苏黄米蔡”四大家中名列第二,但他行草皆好,尤其草书远胜他人,是北宋书坛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如果综合比较,黄庭坚的书法成就无人能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他成就最大的草书为例,他曾经说过他学习草书经历了三个阶段:年轻时学周越,学了二十年,还是摆脱不了俗气;中年学苏舜元(才翁)苏舜钦(子美)兄弟,乃得古人笔意;晚年学张旭、怀素、高闲,才真正明白古人用笔的奥妙。
黄庭坚有其独特的书法思想。他认为书格即人格,心中有道义,下手才可贵。所谓欲书法高妙,须苦读圣贤书,学好书法的前提是读好圣贤书。他师从苏轼,书法受苏轼影响较大,他赞美苏轼的字没有俗气、韵味无穷,但又不是全盘照抄,在苏字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发展。黄庭坚重法又不拘于法,主张“法外之理”,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自然”,把禅宗的“悟”引入书法研习中,利用自然造化之功打通手和心的隔阂,做到内省外悟。在悟法中,找到禅境和书法的绝妙关联,由禅悟散淡之境,到书法的散淡之境,缘禅入书,将书法上升到精神层面,做到字中有“意”、胸中有“禅”,达到一种“超逸绝世”的境界。如他在船上观察“长年荡桨”和“群丁拨棹”,因而大悟笔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字体——中宫紧固、左右张扬的呈放射状的“黄体”书,成就了黄庭坚杰出的书法艺术地位。
黄庭坚书法《黄州寒食帖跋》
书法是体悟当下观照时代的产物。黄庭坚书法求新思变,善于感受时代的气息,不断追求创新。黄庭坚根据书桌增高的情况,提出改革执笔和书写方式,主张四指握笔和悬腕书写,这样写的字不仅遒劲有力,而且挥洒自如,成为今人练字主体书写方式。从黄庭坚传世的作品看,他的小字手札、大字行书都不错,但草书尤佳。最能体现其独特风格的是大字行书,如《松风阁诗帖》,长波大撇,丰神洒脱,尤其是他的颤笔,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妙无穷。若从文化价值来看,首推草书,黄庭坚的草书理论和实践对于推动北宋草书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草书,学唐不似唐,以意运笔,从容娴雅,别有一副“新面目”;他的狂草境界最高,如《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随心所欲,大开大合,但法度严谨,收放自如,成为年高手硬之作。
黄庭坚书法《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铭》
纵观黄庭坚的诗歌和书法,风格十分鲜明,二者达到文学和书法审美上的一致性,其诗能摆脱死板的律体,自成山谷体,成为江西诗派之祖。其书法楷、行、草皆妙,草书尤奇伟,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标志着黄庭坚晚年书风成熟时期的大字行楷书代表作《砥柱铭》,2010年在北京经过70轮竞价,拍出4.368亿元的“天价”,创下了中国书法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至今无人超越,堪称诗书大家的典范。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砥柱精神,光耀千秋。近年来,黄庭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历史人物。为了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修水县修建了黄庭坚纪念馆,馆内有山谷祠、九曲回廊、澄秋阁、顺济亭、冠云亭、诗词碑廊、书法碑廊以及濂山书院等人文景观。中纪委网站推出《江西修水黄庭坚:遗子万金不如教之敦睦》,把黄庭坚作为孝廉楷模,重点介绍了黄氏家规和从政理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文以载道,书以焕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黄庭坚的诗:“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勇于创新,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回应人民呼唤,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书写展现伟大时代的新篇章。